严丝合缝的楼市监管网之下,开发商和地方之间针对“限价令”的博弈正愈演愈烈,逐渐加码的备案价格管制,也引发了市场的连锁反应:购房者在网签的购房合同之外,多会伴有“装修款”、“车位费”、“小区园林费用”等附属合同。这些附属合同不计入网签,主要是房屋市场价与网签备案价的差价,大多数需要购房者一次性付清。
以东莞的中海·左岸东宸项目为例,购房者被要求签两份合同,一份是房屋成交价款,另一份是大概三十多万元的“品质提升协议”。除了最常见的装修款,还有捆绑销售车位等方式,共同特征均是利用附属合同来转移“隐形房价”。无独有偶,上半年,广州黄埔区、南沙区、番禺区等热度较高的板块也出现了类似情况。部分开发商将装修款剥离在外,降低住宅成本,既满足了政府指导价以便利备案,又变相实现了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