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本质是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的发展转型。” “今天的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关键抉择,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不断融入世界,进而引领世界的开始。”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在今日召开的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城市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碳中和背景下城市与产业发展研究”研讨会上强调。
在李俊峰看来,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模式下,随着不断的发展,资源不断稀缺乃至枯竭,必然导致发展成本增加,发展后劲不足。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地区出现,导致资源的争夺、国际纷争乃至战争。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最终会陷入“资源诅咒的魔咒”。资源推动型发展的好坏与资源有无相关,和努力无关。而技术推动型发展模式核心是技术,技术是不断进步且可以叠加和积累的。随着技术进步,发展内容可以不断更新,发展成本不断下降。技术推动型发展模式是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是可持续的。技术没有有无之分,只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要努力了,落后的可以成为先进的,不努力,先进的也可以成为落后的。技术让发展与能源和资源脱钩成为现实。“‘双碳’目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修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虽然任务艰巨,但必须坚定不移持续推进,直面挑战和困难,迎接低排放发展的新时代。”李俊峰说。
为分析我国的优势和劣势,李俊峰进行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比较。李俊峰介绍,劣势方面,我国排放量大,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工业结构重型化,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优势方面,我国具有制度优势,人均排放量远低于美国,非化石能源技术世界领先。
李俊峰认为,改革开放使我国在不到50年时间里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只要我们保持改革开放的定力,中国也有能力在碳达峰之后,用30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50年—60年的碳中和历程。
如何全面实现“双碳”目标?李俊峰建议,中国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又要防止急于求成。能源转型需破立并举,循序渐进。能源转型首先是理念的改变,一切建立在以煤为主的基础之上。要尽快完成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量的政策转变,坚定不移推动煤炭行业尽早实现达峰。合理控制煤电发展节奏,合理控制非化石能源发电特别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节奏,形成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政策保障。